1971年9月13日,震惊中外的九一三事件爆发后不久,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开国上将黄永胜便遭到了隔离审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将军从此失去了自由,被关押在秘密地点接受调查。时光流转至1980年代初,随着两案(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公开审理工作的展开,1981年1月25日,作为两案主要涉案人员之一的黄永胜被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判处有期徒刑18年。令人意外的是股票配资排排,在判决下达后不久,因健康原因,黄永胜获准保外就医,被安置在山东青岛的一处住所内休养。
在黄永胜跌宕起伏的人生中,他的长子黄春光的经历同样引人注目。黄春光1943年出生于湖北咸宁的一个军人家庭,自幼在军营中长大。1960年代初期,天资聪颖的他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毕业后顺理成章地加入了人民空军。凭借父亲的影响和自己的努力,黄春光的军旅生涯可谓平步青云。在1971年九一三事件爆发前夕,年仅28岁的他就已担任北京军区空军防止突然袭击办公室副主任一职,成为空军系统内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然而,命运的转折来得猝不及防。1971年9月24日,也就是九一三事件发生后的第11天,黄永胜在西山的住所被查封,他本人也被带走隔离审查。当时正在部队值班的黄春光得知消息后,突然想起父亲存放在家中的一笔存款尚未处理。情急之下,他匆忙赶往西山住所,试图取回这笔钱款。
展开剩余72%但事与愿违,黄春光不仅未能如愿取回存款,反而因涉嫌参与父亲的文件销毁过程而被当场扣押。随后,他被关押在北京亚运村附近的亚疗(亚洲学生疗养院)接受审查。经过一段时间的隔离后,他又被转移至北京军区招待所继续接受调查。令人意外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办案人员对他的看管逐渐松懈,甚至允许他在院内自由活动。1973年,黄春光被下放到北京郊区的团河农场进行劳动改造。直到1975年团河农场解散,他才得以返回北京。
1975年底,经历四年审查的黄春光最终被批准转业。最初组织上准备将他分配到湖北一个偏远地区的工厂,但性格倔强的黄春光坚决拒绝这一安排。当被问及意向去向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广州。经过多方协调,最终他被安置在广东韶关的一家机械厂担任副厂长,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1981年,随着父亲黄永胜获准保外就医,黄春光的人生再次迎来转折。在黄永胜即将被送往青岛安置前,公安部门专门约谈黄春光,询问由谁负责陪同照料。经过慎重考虑,黄春光决定与三弟一同前往青岛照顾年迈的父亲。为此,黄春光的工作关系也从韶关调至青岛,出任青岛无线电三厂副厂长一职。
初到青岛时,黄永胜被临时安置在台西医院的一间普通病房里。令黄春光痛心的是,父亲每月仅能领取100元的生活补助,这笔微薄的款项要负担伙食费、日常用品、报纸杂志等所有开支。更糟糕的是,黄永胜名下的存款仍处于冻结状态,无法动用。面对物价不断上涨的现实,这100元的生活费显得愈发捉襟见肘。
1982年初,经过深思熟虑,黄春光决定以父亲的名义给中央领导写信反映实际困难。在这封言辞恳切的长信中,他详细陈述了老干部在物价上涨背景下生活的艰难处境,特别强调了100元生活费已难以维持基本生活需求,恳请中央酌情提高补助标准。这封信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经过专题研究,中央决定将所有受处分老干部的生活费标准统一上调至每月200元,这一政策调整惠及了包括黄永胜在内的众多老干部。黄春光的这封信,不仅改善了父亲的生活条件,更在无意间帮助了许多处境相似的老同志。
发布于:天津市金御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