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甜粑
\n文/胡豆花
\n最近几天,突然很想吃甜粑却寻而不得,越发想念那软糯香甜的美味。在我老家,甜粑又叫谷芽粑,如同一段被岁月温柔包裹的时光萦绕在心头,难以忘怀。
\n每年麦收完成、桐树叶长青时节,妈妈便开始浸泡稻谷,不几日谷粒就长出长长的嫩绿细芽。这时,妈妈就会将其扯下,放到簸箕中摊晒。晒干后的谷芽,在阳光洗礼下变得干燥而坚韧,闪着金黄的诱人光泽。在妈妈指导下,我们姊妹几个使出吃奶的力气轮番推动石磨,将谷芽和麦子磨成粉末。经过碾磨的麦子和稻谷带着香甜的芬芳。
\n做甜粑和蒸甜粑很有讲究,一般会在下午或晚上进行。彼时,妈妈将磨好的谷芽粉装进袋子,再放入清水中搓洗,然后用洗得白白的米浆与麦粉融合,调配出一种特殊的面糊,再用新鲜桐子叶将面糊包裹起来,放进一个大蒸笼里,一个个大小均匀的甜粑就像等待出征的将士,齐齐整整。
\n之后,便是等待的时刻——用土灶的文火慢慢将水烧开,蒸汽上来后立马停止添柴,利用灶膛里的余温让其充分发酵,这需要用一个晚上时间。
\n蒸汽穿过翠绿的桐子叶,慢慢升腾,也就赋予了它天然的香气,同时将谷芽的清香与麦粉的醇香融合在一起,锁住了所有的味道。那一刻,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香甜味道,仿佛大地在呼吸。第二天,早起的妈妈会再添柴火将其完全煮熟,然后就可以享用了。谷芽粑出锅的瞬间,金黄的外皮像是涂抹了一层金色的光晕,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用筷子轻轻一夹,软糯的馅儿便会露出,宛如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咬上一口,软糯细腻,仿佛一朵朵香甜的花朵在舌尖上绽放。冷却后的甜粑更好吃,清甜的味道更加醇厚,既不腻口又让人回味无穷。
\n10年前,有次出差经过老家,顺道回去看望爸妈,晚饭时摆龙门阵,我顺口说“好想吃甜粑”。第二天一早,我还没睁开眼睛,一股熟悉的香味便扑鼻而来——那是我心心念念的甜粑味道。“哪来的甜粑?莫不是一大早爸爸从街上买回来的?老家到街上也有五六里路,来回至少得四五十分钟,这也太早了吧。”我正胡思乱想,妈妈便来喊我起床吃甜粑了。一问才知道,这香喷喷的甜粑竟然是爸妈连夜赶制出来的。我既感动又懊恼不已,暗暗怪自己多嘴。
\n岁月如歌。甜粑,我时常想念的美食,将我带回那片熟悉的土地,带回那段无忧无虑的年少时光。如今,甜粑就像一首乡村的歌谣,轻轻唱响在我心中:它用最朴实的材料,谱写出最动人的旋律;用最传统的工艺,传递出最纯真的情感。它的味道唤醒我对童年的怀念,对父母亲的感激,还有那难以磨灭的乡愁。
\n(作者系重庆市永川区作协会员)
\n版面欣赏
\n配资股票
金御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